一項來自臺灣的新研究發現,傳統的中草藥和肝癌之間具有某種聯系。調查結果,我們顯示需要更有力的措施來阻止人們使用化學物質馬兜鈴酸(AA),這是來自馬兜鈴木本藤蔓植物家族的物質,研究結果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
據統計,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癥殺手,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數達到60多萬,如果肝癌發現得早,生存的幾率幾乎翻倍。然而不幸的是,只有在肝癌晚期的時候,患者才會出現癥狀。因此,在確診肝癌之后,治療已經為時已晚。很多人建議用中藥來治療和預防肝癌,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并沒有找到證據證明中草藥可以治療肝癌,而且,如今的一份報告還提出了相反的觀點。
在一些中草藥中存在著酸,可以防止寄生蟲,并且促進愈合。研究人員測試了98份肝癌樣本,發現其中78%的變異模式可能是由于接觸化學物質導致的,因為這些酸導致了突變的特征,因此,研究者也觀察了來自中國的89份樣本肝癌,發現其中47%與這種化學物質具有相關性。在越南的26份肝癌樣本中,有5個與化學物質有關,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肝癌樣本中,與化學物質有關的樣本達到56%。
在針對北美的209份肝癌樣本中,研究人員也發現了5%與這種化學物質有關的樣本,歐洲的230份肝癌樣本中,與馬兜鈴酸相關的占據了1.7%。
早在2003年,臺灣就禁止了一些植物草藥制劑,因為有證據顯示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腎衰竭和泌尿道腫瘤。然而,由于這是禁止了某些特定的植物,而不是所有中草藥,因此消費者很難記得清楚。研究人員發現,頒布禁令之后,與馬兜鈴酸相關的肝癌突變并沒有減少,這可能是因為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提高人們的憂患意識。
相關關鍵詞:肝癌的早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