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全世界范圍內大約半數人類中都可以發現的一種細菌,可能會導致胃潰瘍,在極個別病例,還可能會誘發胃癌。
發表在《F1000醫學報告》的一篇文章中,Seiji Shiota和Yoshio Yamaoka討論了根除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的可能性。
在發展中國家,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率可接近100%。大多數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者沒有什么癥狀,但也有許多人出現問題,其中就包括胃潰瘍。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感染幽門螺桿菌(H.pylori)所致,后者還可能會導致胃癌的發病,因此,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是世界上很大的醫學問題之一。
分別來自日本大田大學的Shiota和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的Yamaoka,報告了他們在日本進行的一項大型多中心試驗。
早期胃癌患者接受胃癌手術切除后隨機應用幽門螺桿菌(H.pylori)抗生素治療,并對其進行為期三年的隨訪。接受幽門螺桿菌(H.pylori)抗生素治療的患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顯著降低,證實了謹慎處理幽門螺桿菌(H.pylori)的重要性。
然而,某些人群(例如印度人和泰國人)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的流行率很高,但胃癌的發病率卻很低。
有專家認為,某些幽門螺桿菌(H.pylori)菌株——特別是東亞細胞毒素相關基因(cagA)陽性菌株——可能會使發展為胃癌的風險增加,但目前在亞太地區發現的cagA基因型與胃癌無關。
Shiota和Yamaoka寫道:“細菌毒性因素、宿主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是導致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他們警告說,醫生需要謹慎對待廣泛使用的抗生素治療,“如果需要將抗生素用于治療所有的細菌感染者,我們就應該要慎重考慮到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會大大增加以及可能會出現較多的諸如食管腺癌、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關關鍵詞:胃癌的早期癥狀 胃癌手術后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