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腰腿疼,這樣的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似乎不算稀奇,然而有一種血液腫瘤卻悄悄地隱藏在這些不稀奇的癥狀背后,那就是多發性骨髓瘤。由于多發性骨髓瘤有著臨床表現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漏診、誤診的患者并不鮮見。
發病率與年齡成正相關
提到多發性骨髓瘤,很多人感覺陌生,然而這一疾病的發病率卻在血液系統惡性疾病中高居第2位,僅次于淋巴瘤。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血液內科主任侯健教授介紹,多發性骨髓瘤(MM)多見于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會逐漸升高。
數據顯示,我國骨髓瘤發病率為1/10萬, 約占惡性腫瘤的1%, 發病年齡大都在40-70歲之間。
據了解,多發性骨髓瘤是由于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發生惡變,大量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增殖導致的血液腫瘤,至今仍然無法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多發性骨髓瘤有著臨床表現多樣性的特點,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臨床上依然不乏漏診、誤診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仍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診斷。
侯健教授表示,在多發性骨髓瘤確診的患者中,很多患者起病時的表現都是腰腿疼痛進行性加重,直至臥床、甚至發生骨折;再就是體檢查血發現貧血,才考慮到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還有一些患者,蛋白尿多年,腎功能不全,有的甚至發生了腎功能衰竭,反復就診腎內科,卻不知其實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腎臟損害。以上種種表現就是多發骨髓瘤臨床表現中常說的CRAB 癥狀。
改善預后從提高患者依從性開始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展過程從無癥狀(SMM,冒煙型)到有癥狀,也就是癥狀性骨髓瘤。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有效的控制以及個體化的醫學指導,患者病情控制可能更好,生存期更長。近10年來,隨著診療技術的突飛猛進,多發骨髓瘤患者的生存預后得到顯著改善。
在治療方面,隨著新藥的不斷上市,患者的生存預后也隨之顯著改善。研究顯示,這些生存改善主要體現在臨床試驗中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尤其是能夠堅持長期規范化治療的患者。因此,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提高患者依從性也尤為重要。
侯健教授表示,新藥和傳統藥的排列組合,成為了現在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案。具體來說,主要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抗體藥物以及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劑等新藥以及激素、化療藥等傳統藥物。
目前全國三甲醫院正在開展兩項 多發性骨髓瘤 的臨床治療;
患者可以點擊如下鏈接獲得項目詳情
http://www.51xinkang.com/linchuangyanjiu/19.html
http://www.51xinkang.com/linchuangyanjiu/9.html
請填寫表單留下您的聯系方式及相關情況,我們會安排醫師聯系您,
如果您不符合該項目,也請填寫表單,待有跟您相關的項目開展時,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