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地區,80%的肝癌病例都是由于受到真菌黃曲霉毒素的影響。這種真菌通常可以在玉米,花生和其他作物中找到,也是這些地區的主要食品。
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通過干細胞的DNA排序,觀察這些細胞是否受到黃曲霉毒素的影響。這一突變側寫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識別人們是否具有患肝癌的風險,可能在腫瘤形成的幾年前就提前預測出來。
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要做的是創建一個指紋,用來衡量是否暴露于致癌的物質中,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測量其他的致癌物。”研究報告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曾經發現,暴露于黃曲霉毒素中就會導致基因突變,將DNA堿基鳥嘌呤轉化成胸腺嘧啶,這就會導致肝癌。在歐洲和美洲的很多地方,食物供應的管制更加嚴格,因此黃曲霉毒素的風險也更小一些。在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想要確定觀察黃曲霉毒素是否可以在肝癌腫瘤形成之前預測癌癥。首先,研究人員將出生四天的小鼠分成兩組,并注射黃曲霉毒素,接下來所有的老鼠都發展成肝癌。研究人員將腫瘤的DNA進行排序,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將肝癌腫瘤形成之前,僅僅暴露于黃曲霉毒素十天之后的DNA進行排序。研究人員又把暴露于黃曲霉毒素小鼠的基因序列與來自全世界的300名患者的基因序列進行對比,發現與小鼠序列匹配的患者有13名,他們都來自撒哈拉以南地區,他們的飲食中存在著黃曲毒霉素。
除此之外,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還設計了簡單的測試,血液測試,也可以測試出這種突變。檢測呈陽性的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如果早期肝癌腫瘤已經形成,就可以盡快進行手術切除。
這一研究也可以用來研究新的預防肝癌的藥物,比如奧替普拉,或者運用食療改變黃曲霉毒素的相關食譜,在中國,科學家正在測試是否花椰菜芽茶是否可以幫助防止這種類型的肝癌,比如西蘭花中的化合物也可以阻止黃曲霉毒素引起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