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見的上消化道惡性腫瘤,令人沮喪的是,胃癌似乎比較青睞中國人,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然而胃癌的早期診斷率卻較低,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肝膽胰腺腫瘤及胃腸腫瘤專家崔鳳東教授,崔教授將就胃癌的發生、篩查以及飲食等方面為大家答疑解惑,崔鳳東教授臨床工作30余年,對消化外科疾病的診治有先進的治療理念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崔鳳東教授
專訪視頻搶先看↓↓↓
問:崔教授您好,從全球來看,我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我國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胃癌新發病例有一半以上在中國。
據統計,2014年我國胃癌發病率為30/10萬。而在西方國家,胃癌比較少見,例如美國胃癌發病率為6.7/10萬。
我國胃癌高發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是長期吃腌制食品,例如火腿、咸肉、咸魚、咸菜、泡菜。這些腌制食品,有的含有致癌物亞硝胺,有的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里能被幽門螺桿菌轉化成致癌物。韓國人喜歡吃泡菜,胃癌發病率也很高。胃癌高發,是東亞國家的一個特色。
問:胃癌的病因有哪些?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情況會導致胃癌嗎?
答: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經常食用腌制食品會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而在遺傳因素中,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胃癌,那么胃癌發病風險要比普通人群高4倍。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比較特殊的風險因素,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增加10倍。
如果從小就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后得胃癌的風險要比成年后才被幽門螺桿菌感染更高。
問:為什么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么高呢?
答:這和衛生居住條件有關,還和中國人的一些生活習慣有關。
例如,給嬰幼兒喂飯時,先在自己嘴里嚼過了再喂給小孩;吃飯時不分餐,大家用筷子夾同一盤菜等。研究發現,這些習慣都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
問:胃癌有哪些臨床表現?胃癌導致的胃痛和一般的胃痛有什么不一樣嗎?
答:胃癌發病非常隱匿,癥狀和表現不容易發現。
早期胃癌,可能僅有上腹部不適、進食后飽脹以及上腹疼痛等。進展到一定程度的進展期胃癌,會有明顯癥狀,如果胃部腫瘤較大,阻塞食物的進入或流出,可出現進食哽咽、嘔吐、惡心等癥狀;如果腫瘤表面有潰瘍或損傷,可出現嘔血、黑便等情況。
胃癌引發的不適和一般胃炎胃潰瘍引發的不適有時很難區別,所以還是建議平時如果出現胃部的不適,應該要重視起來,及早就醫。
問:如何早期發現胃癌?一般的體檢可以發現胃癌嗎?
答:早期發現胃癌,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胃癌的確診需要依靠胃鏡檢查。目前普通胃鏡可以通過麻醉的輔助做無痛胃鏡,也有不需要麻醉的經鼻胃鏡,經鼻胃鏡是經過鼻腔進入胃部進行檢查,不需要麻醉,檢查時也沒有明顯的惡心感。
有很多人會恐懼胃鏡的檢查,膠囊胃鏡是一個選擇,它只需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內窺鏡,經過15分鐘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現在內鏡有放大內鏡、色素內鏡等先進的技術,對于發現早期胃癌都很有幫助。
因為胃癌的高發年齡是40-50歲,所以建議40歲起就應該常規進行胃癌的篩查。
問:對于胃癌患者,特別是做過胃切除術的患者,在飲食上您有什么建議呢?
答:建議少量多餐,這樣有利于胃部消化和吸收,也可維持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兩餐間可加餐,如酸奶、牛奶或甜品,用于補充營養。這兩類病人還要注意一點,盡量以清淡、刺激性少、容易吸收的食物為主。
原來胃癌之所以偏愛中國人,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著莫大的關系。少吃腌制食品、養成衛生的用餐習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能做到的,小小舉動便能有效減少發生胃癌的風險。除此之外,由于胃癌發病隱匿,胃癌的常規篩查必不可少。